Search

今天在 #防疫公車 上認識一位護理師
聊一聊之後,我覺得這些故事要寫出來
  • Share this:

今天在 #防疫公車 上認識一位護理師
聊一聊之後,我覺得這些故事要寫出來

疫情趨緩後,是這群人代替我們面對Delta

你知道防疫公車是做什麼嗎?

它就是在各個防疫旅館建立名單之後
外來旅客在時間到時
防疫公車就會安排路線從劍潭站出發

一路經過台北市各區的防疫旅館
按照當日名單,旅客從旅館動線出來
進入防疫公車進入做PCR篩檢

到定點幫旅客篩檢時,有時候還會遇到遲到一兩小時以上的
理由包含要洗澡啦、要化妝啦
但是整個公車人員就是必須要等待他
就算拖到時程也沒辦法,因為這是任務
--

這一位護理師,是剛剛從加護病房單位出來的
正想思考轉職時
疫情就來了,而且發生在她以前居住的蘆洲

當時五月疫情爆發,她家人擔心、一開始全力反對
她也有猶豫過
但是後來受徵召入伍,投入所有防疫任務的理由,很簡單:

她很年輕,又會覺得自己的身分蠻適合來的
#她沒有家庭牽掛
沒有牽掛,她就來了

之前快篩、疫苗站等等,她已經全部經歷過了

現在防疫公車,是所有任務裡面遇上外來入境Delta風險最高、不確定性最大的單位
目前的她,只有打第一劑AZ疫苗而已
而且是第二劑完全沒著落的,因為她都是在外支援
依照每日安排輪調,不是專責單位

這次全球大災難的變異株特性,大家也都知道至少需要兩劑
萬一不幸染疫,她在Delta面前等於是沒有鋼盔和保險的

但是她就是覺得該做,如此而已

我真的覺得疫情風險最大的是高齡老人
有時候到了一定年紀是不是才是要學習何謂沒有牽掛,是另一項議題
但是能說出沒有牽掛的,都是人生還非常長遠的無名年輕人
感覺上好像有什麼不應該的地方,這是少子化社會耶XD



現在防疫決戰邊境,延緩下一波疫情再發的關鍵
靠的是這些人

疫情過去,疫情討論度降低了,好像台灣2020要回來了
但是越接近秋季的病毒活躍期,這些邊境戰士的風險越大
這些第一線防疫人員,仍然需要你更多的支持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